
大美石家庄-人文地理
地理环境
石家庄位置境域
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,东与衡水市接壤,南与邢台市毗连,西与山西省为邻,北与保定市交界,位于首都北京西南方向,距离北京市主城区283千米。南北最长处148.02千米,东西最宽处175.38千米。位于北纬37°27′~38°47′(误差±1′),东经113°30′~115°20′(误差±1′)之间,截至到2017年,石家庄市实际总面积13504平方千米(不包括河北省直管辛集市面积960平方千米),其中,8个建置区面积2220平方千米。
石家庄地貌
石家庄市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。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,面积约占石家庄市总面积的50%。东部为滹沱河冲积平原,辖区内大地构造,属山西地台和渤海凹陷之间的接壤地带,地势东南低西北高,差距大,地貌复杂。西部太行山地,海拔在1000米左右,地势高耸,京广铁路以东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。东部平原,按其成因属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,海拔一般在30-100米,其中辛集市北庞村海拔28米,是辖区内的最低点。
石家庄气候
石家庄地处中低纬度亚欧大陆东缘,临近太平洋所属渤海海域,属于温带季风气候。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,地面的高低气压活动频繁,四季分明,寒暑分明,雨量集中于夏秋季节。干湿期明显,夏冬季长,春秋季短。春季长约55天,夏季长约105天,秋季长约60天,冬季长约145天。空气年平均湿度65%。春季降水量偏少,常有4级偏北风或偏南风,3、4月份气温回升快;夏季,受海洋温湿气流影响,6、7、8、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3%-70%,天气比较潮湿,7月和8月份三伏天期间空气湿度高达100%;秋季,受蒙古高压影响,晴朗少雨,温度适中,气候宜人,空气湿度平均为78%。深秋多东北风,有寒潮天气发生;冬季,受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影响,盛行西北风,气候较冷,天气晴朗少云,常出现降雪。 [22]
石家庄年总降水量为401.1-752.0毫米。其中西部山区雨量为628.4-752.0毫米;其它地区为401.1-595.9毫米。冬季常降鹅毛大雪,总雪量为19.2-26.8毫米。大雪虽给交通带来一些不便,但对小麦越冬起到保护作用,为春季返青提供了有利的水分条件。春季降水偏少,总雨量为11.0-41.7毫米。夏季雨量大,十分集中,降雨量为500多毫米以上。年总日照时数为1916.4-2571.2小时,其中春夏日照充足,秋冬日照偏少。
石家庄水文
石家庄市辖区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和子牙河水系。主要行洪河道6条,其中北部的沙河、磁河木刀沟属大清河系,中南部的滹沱河、洨河、金河、槐河、羜河属子牙河系。总流域面积3.35万平方千米。
石家庄空气质量
2022年,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21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,按照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,石家庄排名第十。
石家庄自然资源
石家庄水资源
截至2013年,石家庄地表水资源量为7.81亿立方米,地下水资源量为17.18亿立方米,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重复计算量,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1.51亿立方米,比2011年增加1.91亿立方米,比多年均值21.16亿立方米增加0.35亿立方米。供水量全市供水量31.89亿立方米,其中地表水供水量5.95亿立方米,占18.7%;地下水供水量25.94亿立方米,占81.3%。
石家庄矿产资源
石家庄的矿产资源在河北省占用重要地位,居中国首位的有碎云母;居河北省首位的有8种:矽线石、电石灰岩、长石、砖瓦用页岩、饰面用角闪岩、铝土矿、玻璃用砂岩、水泥用灰岩。石家庄的优势矿种有20余种:金、铁、煤、水泥灰岩、电石灰岩、制碱灰岩、冶金用白云岩、玻璃用石英砂岩、耐火黏土、白云母、石英、长石、蛭石、滑石、矽线石、石棉、石油、天然气、建材及饰面石材等。
截至2013年,石家庄发现矿种有59种(包含亚种为61种),矿产地423处,其中大型矿产地28处,中型矿产地62处,小型189处。已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28种,主要有煤、铁、金、云母、建筑石料用灰岩、建筑用砂等。金属矿产可分为黑色金属、有色金属、贵金属、放射性、稀有稀土金属等几大类。
石家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井陉县,其次是赞皇、元氏两县。煤种有肥煤、焦煤、无烟煤、气煤等。石油、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辛集市、晋州市凹陷中。已探明油田或构造有:河庄油田、河庄西油田、台家庄油气田、南小陈油田、晋40断块、赵兰庄构造。
截至2013年,石家庄煤炭保有储量为9107.8万吨,主要分布在元氏县和井陉矿区。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辛集市、晋州市,油气田地质储量5.1亿吨,含油面积3.04万平方米,天然气储量19.2亿立方米。
石家庄生物资源
截至2013年,石家庄已查明的植物资源2500余种,其中药用植物资源230余种。拥有耕地59万公顷,林地面积506万亩,其中生态防护林237万亩,果品经济林249万亩,速生丰产用材林20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21.8%。
石家庄土地资源
石家庄土地资源类型多样,适宜性广,光、热、水土条件适宜,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高,但地域差异明显,土地后备资源不足。石家庄土地资源类型按土地利用现状划分,根据中国统一规定,结合全市实际情况,采用二级分类系统。共分8个一级地类,36个二级地类。石家庄东、西部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明显差异,按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主导方向,分为西部山区林木地,中部山麓、平原建设用地区和东部平原农业地区三个地区分区。石家庄市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草甸土、棕壤、褐土、潮土、盐土、风沙土、新积土、粗骨土、石质土、沼泽土、水稻土等11个土类,22个亚类,81个土属,270个土种。
石家庄人口
石家庄人口信息
截至2021年末,石家庄市常住总人口1120.47万人,比上年末减少3.68万人。 [113] 其中,城镇常住人口796.52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7.64万人;占总人口比重(常住人口城镇化率)为71.09%,比上年末提高0.91个百分点。
截至2020年末,石家庄市常住人口为11235086人。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163788人相比,增加1071298人,增长10.54%,年平均增长率为1.01%。全市共有家庭户3639157户,家庭户人口为10259382人,集体户226291户,集体户人口为975704人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.82人,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.65人。全市常住人口中,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884379人,占70.18%;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350707人,占29.82%。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城镇人口增加2739246人,乡村人口减少1667948人,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9.56个百分点。
截至2020年末,石家庄市常住人口中,0-14岁人口为2168697人,占19.30%;15-59岁人口为6991115人,占62.23%;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75274人,占18.47%,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44856人,占12.86%。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0-14岁人口的比重提高4.07个百分点,15-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.90个百分点,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5.84个百分点,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4.73个百分点。全市常住人口中,男性人口为5634151人,占50.15%;女性人口为5600935人,占49.85%。总人口性别比(以女性为100,男性对女性的比例)为100.59,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0.35。